返回

贬妻为妾后,渣夫全家跪求我原谅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4章 胆大欺君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一百零四章胆大欺君

    宣明帝一听,眼神严厉,“若句句属实,你父亲当初,为何没有向朕禀告这一点?”

    沈家以前是侯爵府,勋贵世家,并非小门小户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家找到了流落在外的子嗣,还是家中嫡女,并不是外人以为,直接接回来就行。

    找到人只是第一步,在确定身份没有问题后,沈家还需要向朝廷和官府汇报。

    沈观山身为武安侯,更是要亲自上折子,向皇帝禀明情况,得到皇帝许可后,才能将沈玥的名字记入族谱。

    朝廷户部那边,关于沈家的户籍记录也会同步更换,添加上沈玥的身份籍贯,用以证明她的出身来历。

    这才是真正的“认祖归宗。”

    因此,宣明帝是知道沈玥的情况的。

    沈观山也不可能欺君,必定一开始就上报过前因后果,连当年如何丢失女儿,如何找回,如何验证身份,都会详细禀告。

    沈玥并不慌乱,坦然回答,“回皇上,父亲当初为臣女上报户籍,定然向皇上如实说明,臣女自幼在民间长大,因容貌酷似生母,偶然被沈家寻回。父亲并未说谎,臣女长大的边关一带,也属于大燕民间。”

    宣明帝一时噎住,皱眉,“你是在跟朕挑字眼吗?沈观山确实说过你在民间长大,却从未说过你是在边关长成的。”

    穆首辅也疑惑,“沈家多年驻守边关,若你也在边关长大,为何沈家这么多年一直没找到你?”

    沈玥不慌不忙,“臣女在民间这些年,一直跟随养父母在边关附近的小镇长大,从未离开过镇上。而父兄一直驻守在定康城大营,与臣女相距甚远,这十五年来也从未蒙面。直到臣女养父母去世,臣女辗转他地,才意外被父亲部下一名老将遇见。”

    “老将曾见过臣女的母亲,因此认出臣女容貌相似,这才告知了父兄来寻。”

    至于父兄是怎么确定她身份的,这点就不用说了。

    反正现在沈玥的名字,已经正式上了沈家族谱,她是无可争议的沈家血脉。

    沈玥这番话,其实也是半真半假。

    她被沈家人找到,的确是因为边军中一名老将认出了她的容貌。

    她长得和母亲沈夫人足有七八分像,老将又是沈观山多年的部下,知道沈家丢过女儿,因此便留心记下,告诉了沈观山父子。

    父子四人这十几年来,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沈玥,得知可能有妹妹的消息,三哥沈昭云立刻找了过来。

    确定沈玥身份之后,沈观山封住了所有消息,没有告诉任何人,只让三个儿子借着探望母亲的名义,悄悄护送沈玥回京。

    沈玥平安抵达京城的同时,沈观山的陈情折子也送到了宣明帝手中。

    当时沈家烈火烹油,找回失散的女儿也是一桩喜事,宣明帝没有理由阻拦,便同意了沈观山让女儿认祖归宗的请求。

    等到沈玥正式进了沈家族谱,一切尘埃落定后,沈观山才对外公布了消息。

    这些事情沈玥一开始是不知道的。

    在她的记忆中,只知道是三位兄长把自己接回来,母亲也很慈爱关心她,没过两天她就跟着母亲和哥哥们去了沈家祖祠,在各位族老的见证下,登名进了族谱。

    她被父兄保护得很好,以为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,完全不知道父兄在背后做了多少努力。

    是康嬷嬷一点一滴的告诉了她。

    之所以说半真半假,是因为沈玥并非在边关小镇被老将发现,而是在老将的祖籍地,一处南方偏远村落中被他发现的。

    当时老将的母亲去世,他是告假回乡奔丧的,因为急于赶路,刚好路过“沈玥”生活的村子,一眼就认出了她的脸。

    当时“沈玥”在养父母家的处境十分恶劣,遇到了许多腌臜事。

    沈观山父子找来后,为避免她日后被人非议,特意没有暴露身份,也存心抹掉了“她”在民间的生活痕迹,对外只说她是民间寻回,从未和任何人说过她在民间的经历。

    只有沈家自己人才知道,连康嬷嬷等人都不知情。

    因此,沈玥才敢大胆说谎,自称是在边关小城长大,所以才了解边关情况。

    她也不害怕宣明帝拆穿。

    她生活过的那座小村落实在太偏僻,穷山恶水,如果不是知道地方特意去找,外人很难找到。

    宣明帝也不可能为了验证她的话,就派人千里迢迢去边关调查,这样做太浪费人力兵力了。

    更何况,边关三城失守后,周围的村落小镇全部沦陷,被蛮族烧杀抢掠,十室九空。

    沈玥随便说自己是哪个小镇上长大的,都无法查证了。

    她也不会像裴玄那么傻,既然要欺君,自然是要方方面面考虑周全,万一被拆穿,宣明帝可不会像偏心裴玄一样,轻饶了她。

    “不仅如此,臣女的养父还曾是边军中退下的老兵,曾在边关军营里待过几十年,幼年时他常和臣女提起边军守城之事,所

第104章 胆大欺君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